2007年10月23日 星期二

彈性不僅重要而且必要

來源:網路流傳

兩個人都各自忙了一陣子,好不容易有時間相約出去吃晚餐。他體貼地問她:「今天想吃什麼?」

她很努力地想了很久,並且認真地回答:「吃小籠包,很有名的那一家。」

興沖沖地趕到名聞遐邇的小籠包店,卻只見鐵門拉了下來,上面只有「今日公休」四個大字迎接他們。她一時之間很難接受期待落空的結果,竟在瞬間變了臉色。

「改天我再請你來吃嘛,別不開心了。」他很有耐心地安撫她的情緒,卻意外地激起她的反擊。

「都是你啦,事先也不打聽清楚,害我們大老遠跑來還撲了空。」說著,說著,她竟邊走邊哭了起來。對於她劇烈的反應,他有點不知所措,但仍千方百計地設法讓她開心。「那我們去吃另外一家小籠包好嗎?」

「不要,」她斬釘截鐵地再說一次,「我就是不要。」甩頭一個人往前走。

很留意風度的他,立刻追了過去,但心裡已經對她突如其來變得不可理喻的行為,有了難以磨滅的反感。其實,約會時決定晚餐要吃什麼,對感情並沒有關鍵性的影響,但是在溝通時若失去分寸,就顯露出缺乏彈性的問題,形成僵局,將是兩個人交往的障礙。

生活與工作,每天充滿各式各樣的談判。有時候回答說「要」,是指凡事可以再商量,不見得會被對方牽著鼻子走;但若不分青紅皂白一律說「不要」,就等於關閉協商大門,毫無彈性可言。

彈性,很重要。保持彈性的確重要,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。但是,在這個多變的電子時代,保持彈性已經不再是重不重要的問題,而是從重要變成必要。如果不能保持適當的彈性,很可能讓自己到處碰壁,無路可走。反之,擁有的彈性愈大,代表選擇性愈多、適應力愈強;於是,發揮的空間就會更寬廣。

有一位新婚不久的年輕人,才剛加入公司幾個月而已,好不容易把家裡從南部搬遷到北部,一切安頓好之後,妻子也適應了新的居住環境,公司竟主動問他:「會不會介意被調到國外工作?」

對其他同事而言,這是個大好機會。但是對他來說,需要顧慮的因素很多。一來,他才剛結婚而已,二來,北部的房子還是貸款買的,若為了追求工作上的挑戰就拋下這一切,實在很難向妻子及她的娘家交代。但若放棄這個機會,自己一定會覺得很懊悔。在內心掙扎幾天之後,他決定坦白告訴妻子,並且聽聽她的意見。

沒想到妻子很明理,甚至思考事情也很周延,她說:「明知道若不接受挑戰,將來會後悔,就應該及時把握。再說,我們還這麼年輕,如果現在都缺乏彈性去適應多變的人生,以後怎麼面臨更多的問題呢?就把它當作我們鍛鍊彈性和適應能力的機會吧。」

這位年輕的太太講得真好。根據美國人力資源市場的專家研究表示,在經濟不景氣的期間,很多資深工作者或高階白領主管,都很容易在一夜之間丟掉飯碗,至於他們能不能東山再起呢?關鍵就在於是不是具備轉換不同工作及職務的彈性。

人們很容易因為年齡增加,而變得主觀,因此失去接受不同工作安排的彈性。現今許多大型企業公司,為了培養高階主管該有的寬闊視野,都儘量讓他們還在基層的時候就開始輪調不同部門的工作,這時候彈性是個很必要的特質,如果抱持著「只能做這個,不適合做那個」的心態去工作,很快就會被職場淘汰。

當然,新世代所需要的彈性,是指多準備幾個替代方案,而不是漫無原則。先決定自己要的是什麼,策略定出來以後,再運用彈性去達成目標。

很多人之所以排斥彈性,是因為採取彈性,常會增加成本。就拿目前企業界最風行的「彈性上班時間」來說,許多公司為了兼顧同仁和顧客的需求,將上班和下班時間以三十分鐘區隔為不同的時段,讓大家更方便處理公務,也能兼顧私人生活。美聯社華盛頓報導指出,目前全美約有二千九百萬名全職工作者可以彈性上班,占所有勞工的百分之二十九,而且比例正在逐年增多。「彈性上班時間」的確增加企業營運的成本,光是看水電費的支出,就可以一目瞭然。但是這項作法對提高工作效率、降低人員流動率,卻有明顯的績效。

行銷方面也有類似的觀察,在「大量生產」的時代,產品都是以「大量少樣」方式降低生產成本,但消費者的選擇就變少了、甚至沒有選擇。市場競爭出現之後,消費意識抬頭,「少量多樣」的產品才能受到歡迎。

例如選購汽車,如果可以讓車主自行決定車子的顏色、內裝、配備,每個項目都有三種以上的選項,讓車主自己組合,確定後一個月內交車,生產成本勢必增加,但沒有這樣做,車子將賣不出去。廠商所能做的努力,就是在提供彈性選擇的前提下,想辦法降低成本。

就像那位新婚不久、即將被公司調往海外發展的年輕人一樣,發展的目標既已確定,接下來要處理的,是以更好的替代方案,降低人生的成本,這就是彈性。

由此可見,一個人的觀念、體能、職位、金錢、人際關係……都需要很好的彈性。觀念有彈性,就不會老是覺得別人是錯的、自己是對的。體能有彈性,好處不只是動靜皆宜而已,代表健康狀況也很不錯。職位有彈性,工作無貴賤之分,自己不容易失業,也懂得尊敬別人。金錢有彈性,吃路邊攤和五星級飯店,都能享受出不同的美味。人際關係有彈性,才可以在信任彼此的前提下,同時擁有親密與自由。

至於,如何擁有絕佳的彈性呢?我的看法是:不要太專注於自己的利益,當你願意多想想別人的立場、兼顧他人的利益,換個角度、設身處地,就比較能設想出新的替代方案,來解決眼前和未來那些難纏的問題。能想出替代方案,並且嘗試它的可行性,這就是彈性。

美國管理協會曾提出一項調查顯示:聰明的決策者,有九個必要的特質:

一、難得糊塗。在能控制的範圍內,對細節有高度的容忍性。

二、精於排定優先順序,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。

三、擁有很好的傾聽能力。因此能夠廣泛取得所需的資訊,做出正確的決策。

四、建立屬於自己的團隊,既有支持者來宣傳,也有擁護者協助推行和實踐。

五、開放胸懷,不會先入為主,也不會過度依賴過往的經驗判斷是非。

六、保持彈性,並可容許不太完美的決定,以換取將來發展的空間。

七、在「質化」與「量化」的統計資訊中,找到平衡點。例如:兼顧「數字報告分析」和「顧客反應意見」,得到有助決策的資訊。

八、冷靜面對充滿熱情的創意提案,重視執行的過程,盡一切努力避免失控。

九、絕不盲從,更不落入「他可以,我也可以」的心態;正如同尊重專家意見,但不完全依賴專家。

其中第六項,具體提到保持彈性這項特質,而細讀其他要點,發現成為聰明決策者的必要條件,其實都和「彈性」這個特質脫離不了關係。

也許,你無意成為聰明的決策者,但不要忽略了,人生裡的每一件事,都是自己的選擇和決定。雖然,幸福不必強求、快樂,也不能強留,但這都是一念之間的抉擇。擁有絕佳的彈性,會讓你隨時有更多替代方案,每一次都能做出聰明的選擇。

2007年8月13日 星期一

學北歐人過生活!



北歐的國民所得、國家競爭力,全球榜上有名;北歐人堪稱是地球上最懂得生活的一群人,北歐產品開啟21世紀的設計新風潮。



活得北歐一點兒,是現代人的嚮往,簡單、自然、幸福,北歐風儼然已成新時尚生活的代名詞,讓我們一起來透視北歐,休閒過生活。


下午的四、五點鐘,北歐人已經下班開著車到達湖邊或山上,恣意地划船或攀岩;此刻的台灣都會區,上班族仍賣力地衝業績,繼續吃著中午剩下的便當。不成文的加班文化,讓台灣夜晚的辦公大樓依舊燈火通明,晚餐的應酬又變相地延長了工作的時間。


北歐人平均每周工作時數37個小時,而台灣人平均幾乎多了8小時。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的《世界競爭力年報》,台灣人去年平均工時已經超過23000個小時,居全球之冠;當然,如此勤奮努力工作的結果,也讓台灣在世界經濟論壇(WEF)最新發布的《2004-2005年全球競爭力報告》調查中,排名全球第四;再看另一項統計排名,方能體認到,台灣得到這項「殊榮」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。


2005年,英國《經濟學人》依國民收入、健康、失業率、氣候、政治、工作保障、性別平等、自由、家庭和社區生活等指標,選出全球最適合居住國家,北歐國家的挪威、瑞典、丹麥、冰島都入圍前十名,芬蘭排名第十二,而台灣遠遠被排在第二十一名,無論是在自然環境、公共建設、社會福利以及文化教育上,辛苦勞碌的台灣人 還是輸給了北歐人。


高效率,是北歐人之所以能拚半天、休息半天的主要原因。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,高效率的工作來自於北歐人認真地「創造」熱情,為了提高工作效率,北歐人總是絞盡腦汁,思考著如何改良技術,大到需要添加什麼好機器,小到如何設置機器上按鈕的排放位置會更便捷等等,北歐人總是想著如何讓機器或 工具多做一點,人少做一點。


節約,對北歐人而言是多面向的,舉凡節省工時、節用資源以及節制消費,都在節約之內。除了重視實際效用,勤儉持家的美德讓北歐人比其他先進國家活得更好。例如有專家認為,美國的創造力和勞動效率也非常高,但美國人並沒有過得比北歐人優閒,主要是因美國人需要的東西太多了,多數人喜歡開更大的車、住更大的房子,個人平均所消耗的能源也是世界第一,這也讓美國人的平均債務居世界前列。


反觀北歐人,嚴苛的天然環境養成節約的民族性:飯不能不吃,但不必太好;錢不能沒有,但不必太多。例如,知名瑞典品牌IKEA的創始人坎普拉德,即使身為世界大富翁之一,出門旅行仍搭經濟艙,在公司自掏腰包吃工作午餐,首富都如此了,更何況平民百姓。物質欲望低了,人就快樂多了。


SAAB總經理陳志欣20多年前便開始接觸瑞典,生活及工作態度儼然已成半個北歐人,崇尚極簡主義的他,以此理念親手設計全省的20SAAB展示場。他的家庭生活很北歐,早、晚餐一律在家吃,不應酬,如果需要陪老外吃飯,則由員工抽籤決定;如果是大人物,他必選擇共進午餐。


他認為北歐人富裕健康的生活其來有自,高所得、高福利的社會制度,讓北歐人從小到大無憂無慮,居家生活品質世界第一。比所得、比福利,當然比不過北歐人,不過,生活品質是個人可以掌控的,陳志欣建議從生活中檢視一下,看看以下五個問題,自己有沒有福氣過得像北歐人?


1.晚上7點到10點,你在哪裡?

台灣:人們多在KTV、打牌、吃大餐、交際應酬、逛街……,就是很少在家(即便在家,也是上網、看電視)。

北歐:此時是Family time,不開電視機的家庭時間,北歐的商店在晚上 6 點鐘就打烊(有時更早)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大家都回家晚餐、聚會,很少人在外流連。



2.你天天陪孩子或家人吃早餐?

台灣:年輕父母,經常是前一天晚上加班加到太晚,所以早上起不來,更別說吃早餐了;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小孩多半就在路口轉角的早餐店解決,有了零用錢,不怕餓肚子。

北歐:父母百分之百一定和小孩吃早餐,情非得已的話,也會有一個人陪孩子。



3.你的青少年孩子願意跟父母一起出門嗎?

台灣:別說因為青少年叛逆期,事實上,是因為父母親早年失誤所造成的結果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憶一下,大人帶著小孩參加宴會,常任由他們跑來跑去,在極其無聊的情況下,調皮搗蛋的孩子們總是挨罵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長大後便認定,通常父母約的八成沒好事。

北歐:父母約子孩出門是歡天喜地的事,即使80歲北歐的老父母打1通電話給60歲的老孩子,也能相約出遊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北歐的父母親如果帶小孩出門,必定以小孩為中心
安排行程內容,否則寧可不帶在身邊,單純赴約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因此,北歐的孩子知道,只要
父母約的絕對是好事。  



4.你一定要晚上加班到半夜?

台灣:多數台灣人加班的方式很悲情,朝九晚九、將工作擺在第一的結果就是晚歸晚起。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台灣爸爸經常晚上回家的時候孩子已經睡了,早上起床小孩又已經上課。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同住一個屋簷下,一個禮拜有五天無法見面好好說話 ,已經成為台灣雙薪家庭的生活常態。

北歐:即使要加班,也以不影響家庭時間為準,例如父親寧可選擇凌晨3點鐘去加班,家裡至少還有母親可以陪小孩吃早餐,父親也只損失早餐的 1小時相聚。凌晨加班聽起來匪夷所思,但的確為北歐爸爸們增加了 3小時的晚餐家庭相聚時光。  


5.幫孩子買房子?還是一起買房子?

台灣:許多台灣父母經常掏腰包替孩子買車或付頭期款房貸,不然,就是要求孩子乾脆和父母一起住,省下房租及貸款。

北歐:若要替孩子買車,會讓孩子上初中時開始打工攢錢,父母親以漸進式贊助資金,與孩子一起買了3輛中古車,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到了孩子上大學需要用車時,雙方便將
3輛中古車的好零件湊在一起成就一輛好車,這是北歐人送車給孩子的方式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等孩子要
結婚,做父母的通常會算算自己有多少錢、孩子有多少錢,然後雙方合資買 1地,合力蓋新房,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這是經營親子感情的基本模式。
  



和其他歐陸國家比起來,19世紀的北歐相對上比較窮困,由於天然資源貧乏、物料短缺,形塑了北歐人簡約的人生觀。受到20年代德國包浩斯功能主義的影響,北歐的工藝設計不但講究物料節約,更強調設計的功能性,但又不像受哲學思潮影響的德國,展現方方正正的理性線條,北歐在自有的文化背景下,顯現較多的曲線。


北歐人的日常生活中,所有的東西都是「設計」,舉凡公車踏板、扶把、衣架、路燈、水溝蓋等,他們認為既然要簡約,就要做到最好、最美,為了透過設計節省成本,設計師竭盡思考如何切割以減少材料,這種切割的曲線恰巧同時造成獨特的設計感。我搭北歐航空時印象特別深刻,即使是用後即丟的塑膠咖啡杯,為了讓人拿起來舒適、重量均衡,設計者在把手處特別用了 3根細塑膠支撐,表層霧面處理,美觀又實用。


從北歐的單品物件中,你可以發現設計師的想法,他們品味極限、擇善固執,常為了一件小事情,花很長的時間去思考、去設計出解決的方法。 

2007年7月27日 星期五

[轉貼] 好人不適合談戀愛

他們一般說來長相普通(長得太帥的通常當不了好人),個性溫和且忠厚老實,往往有一項特殊的專長和技能,好比說是會修計算機,有設計專長,學問淵博愛讀書…等等,但是在與陌生人交往時顯得有點害羞。

有些好人熱心助人,在同儕團體之間是大家都樂於來往的對象,不過只要一遇到漂亮的或自己喜歡的女生,好人馬上就變成啞巴。

他們的原則是,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應該好來好去,特別是對他們有點友善的人,更是要加倍奉還。我們通常說的好好先生,就是他們。

好人和同性來往時,一點問題也沒有;但是遇到自己喜歡的女生時,麻煩就來了。

他們的交友範圍不算廣,所以能夠認識的女生,可能就是同班同學,同事,或者是參加一些社團認識的朋友。

他們喜歡的對象,也不至於要怎樣地國色天香,但是基本的姿色是不可少的,通常都必須具備甜美的笑容,禮貌的態度,以及一開始時對好人的和善。

好人搞不清楚這個和善是這個女生的天性(是的話加分,非追不可),還是對他有好感(那開玩笑,更要追了)。

也許,她就是他那個命中註定的女孩也說不定…好人這樣幻想著。

一開始的時候,好人覺得,那位女生對自己不錯,所以他當然要對她的好給與適當的回報,甚至更多,因為大家好來好去是他的信念,更何況是一個自己欣賞,還很有可能進一步發展的人呢?

於是,他和女生開始頻繁地來往,一起走路進教室(進辦公室),下課(下班)後有時一起喝個咖啡,除了業務往來外通個電話,訴說一天上課或上班的心得…。

女生偶爾有什麼事情需要他的幫忙,或需要他提供一些訊息甚至勞務等等,他都義不容辭地盡全力滿足她。

因為在他的心裡,這除了是朋友之間的互相幫忙之外,更是他好好表現的機會;

做多了,一定可以打動她的心,每一次的幫忙,對好人來說,就是一種付出,他似乎已經可以看到兩人在不久的將來,手牽手,相互依偎,互訴情衷,親親我我的景象了。好人的幻想持續增溫…。

但是,事情不是這樣的﹗

幾個月後(有些只有幾個禮拜後),隨著他們兩人的接觸越來越頻繁,他對她的渴望也越來越深,就在好人覺得跟她成為男女朋友的機會越來越高的時候,突然一切都不一樣了。

好人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,不過很明顯地,這個女生突然開始「怪」了。以前她的電話,每打必接,現在卻常常沒有人接;

以前聊天聊個半小時或一個小時都是家常便飯,現在講個兩分鍾她就有事得掛斷電話;以前傳簡訊給她的時候,寫過去的簡訊越溫馨,她的回傳簡訊讀起來也越溫暖,現在傳簡訊過去,就像石沈大海,響應的比率趨近於零,頂多就是告訴他,他的邀請她無法赴約;

以前聊MSN的時候都有聊不完的話,每次下線前都還難分難捨,現在她在msn上的響應語句越來越簡短,不僅不會再主動打招呼,響應語句還大幅縮水,通常就是用「嗯」、「嘻」、「呵」之類的語句來打發人,看起來的感覺就像是在說︰「我不想跟你多說話,麻煩你找其它人好嗎?」

好人開始納悶︰「到底怎麼了」?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」?「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」?

他很想打電話過去問個明白,但是對方好像老早就知道他想問什麼一樣,永遠不讓他有機會把那個問題提出來。

其實,他根本也不敢問﹗因為他知道,如果真的追問下去,傳說中的「好人卡」就要發到自己手上來了。他也不是沒有接過卡,但是總不能從十六歲開始想交女朋友,就一直收卡收到現在吧?(二十歲,三十歲,四十歲…No﹗)

漸漸地,她甜美的聲音,變成了他的夢魘,他再也不敢撥電話給她了。他也曾經安慰過自己,是不是自己太主動了點,嚇到對方了?

是不是她需要更多的時間,才能接受自己的感情?是不是她想考驗他的熱情和決心,現在放棄的話一切的努力就白費了…。

替她想了那麼多,但是一個冷冰冰的,從自己心底深處發出來的聲音,不斷地有如魔音穿腦般地告訴他自己︰我被發卡了﹗我被發卡了﹗﹗

我被發卡了﹗﹗﹗他可以短暫地麻痺自己,但是他騙不了自己啊﹗

然後,幾個月後,甚至幾年以後,他又遇到了一個心儀的女孩子。他小心翼翼地,希望上次的情形不要再發生了。

但是,他彷彿被詛咒了一般,一切情形就像鬼打墻一樣,不斷地重演。有時候,他都可以預測女生要開始不接電話,不回傳簡訊,不上MSN了。

他變得越來越不敢打電話給女生,也越來越不敢對女生獻慇勤,更不要說對女生進行邀約了。因為,一開始的交往越溫馨,之後的回憶也越痛苦。

有些好人選擇自暴自棄,讓魔鬼佔據他的心,開始對女生進行心裡和行為上的報復。

他決定不再對任何人付出真心,只要有女生的表現有點像他以前遇到的「發卡機」,他心中的警鈴馬上響起,要嘛選擇立刻放棄,要嘛決心周旋到底,但是滿腦想著就是仇恨,以及最後「把」到人家之後,要如何把她甩掉的計謀。

他失去了愛別人的心,也放棄了享受愛的權利。

也有些好人決定默默地承受沒有人愛,持續「收卡」的日子。

因為他們相信,好人到最後一定是有好報的,總有一天,會有一個命中天女出現,和他相守一生。

果不其然,那個人最後出現了,但是通常都是相親認識的對象,兩人一認識,就是看彼此合適不適合結婚而已。

他感受不到那份對愛情的悸動,有時候還要忍受對自己老婆過去的猜忌。

什麼猜忌呢?因為,他這個條件不錯的結婚對象,有時在不經意的時候,會透露出她最後為什麼選擇他的原因。

通常都是看他經濟有基礎,做人忠厚老實,是個可以結婚的對象等等;

她說她不想再蹉跎光陰,也不想再遇到那些懂得甜言蜜語,風趣自信,但是自己無法掌控,會讓自己痛苦不已的男人。

聽到女人的抱怨,好人的感覺是五味雜陳的。難道他永遠就是女人感情失敗後的備胎嗎?

難道女人對他的青睞,一定只能發生在中年以後嗎?

他並不是想對這個彼此盡夫妻義務的婚姻生活抱怨,但是總有那麼一絲絲的遺憾,為何他的愛情,沒有在年輕的時候到來?

如果可以選擇的話,他寧可像自己的老婆一樣,嘗過愛情的酸甜苦辣,然後最後選擇一個,自己覺得最適合的對象結婚,而不是像個愛情世界裡的小學生,感情的世界一片空白…  

2007年7月26日 星期四

《智慧大富翁》T型人才

【經濟日報╱林富元】

2007.07.02 09:46 am

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個流行語,諸如前幾年的「地球是平的」、「全球化」,去年的「M型社會」。

最近陸續又有人使用「T型人才」來描述未來的最佳人才。嚴格說來,T型人才的觀念流傳已久,並非新意,但是隨著科技與社會的進步和改變,它所代表的觀念更具意義。

T字一橫一豎,代表未來的最佳人才必須具備水平寬廣的通用才能,也要有垂直縱深的專業本事。T字代表著未來人才不能再只有單方面的才華能力,必須具有多元與全方位的本領。

例如,科技產業發展至今,以前都是電子、電腦人才的天下,如今最受注目的醫療電子商機,需要的是科技專業加上醫療生物背景的人才,他們才能領導這些跨領域的新興產業。

又如,在當紅的網路產業,最受歡迎的Google、Yahoo、YouTube、eBay等公司,早已不是純粹的科技公司,蘋果電腦已經蛻變為媒體內容者。在這些公司裏,懂音樂、電影的人才,可以和設計師平起平坐,甚至更受重視。

再舉個比較平常的例子。假設你是一個非常傑出、廣受尊敬的專業人員,帶領研發團隊的能耐,管好熟悉領域的本事,恐怕不會得到董事會的青睞,被拔擢為執行長。

對投資者來說,評估投資企業更是首重領導人的全方位知識能力,以及過人 膽識。作為企業領導人,就必須扮演問題的終結者。問題不會只出現在你熟悉的問題,而是從四面八方湧來,千變萬化的出現。也就是在這種時刻,才會凸顯多元人才的價值遠遠超過優秀的專業人才。

培養自己才為T型人才並不難,純粹是個人選擇,因為我們始終面對多元多樣的挑戰。我們可以選擇去面對、了解、解決所有的問題,也可以選擇自己熟悉的問題去面對。

日復一日,在不知不覺中重複的這些抉擇,久而久之,將決定你是個狹窄專才,或是廣寬專才。

(作者是美國多元創投董事長、全球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;Blog:bob.chinalabs.com;email:happyboblin@yahoo.com)
 

2007年6月25日 星期一

緣分是找到包容你的人


希望大家不要當 " 「出門高E.Q,回家低E.Q」的動物 "


有一個男人為了參加第二天的小學同學會,特地上街買一條新長褲。
他回家穿上後,卻發覺長度多了
十公分 。於是請求媽媽替他改。
媽媽說,身體不舒服,想早一點休息,今晚不想改。於是改請求太太替他改。
太太說,還有許多家事要做,今晚沒有時間改。於是改請求女兒替他改。
女兒說,今晚跟男朋友約好去跳舞,沒有時間改。
他想想,既然如此,明天穿舊的長褲去同學會也可以!
當天晚上,他媽媽心想: 「兒子平時對我很孝順,他開口要求總不好拒絕他。」 於是,起來替兒子改長褲,剪短了十公分 
他太太稍晚做完家事心想:
「老公平時很有耐心,今天他是不會縫針線才開口要求,總不好拒絕他。」
於是替先生改長褲,剪短了 十公分  
他女兒晚上回來:
「爸爸不阻止我去跳舞,實在是開明的老爸,今天實在應該替他修改長褲。」
於是替爸爸改長褲,剪短了十公分 
第二天早上,三個女人分別告訴男主人此事。
他一試長褲,已經變成吊腳褲了。
他的反應是......哈哈一笑,說:
「我一定要穿去給同學看,告訴他們, 我的媽媽、太太、和女兒對我多好。」 結果,老同學們一致稱讚他家庭經營成功。他的媽媽、太太、和女兒也都很高興。
如果您是故事中的男人或女人,當下您會做何反應?「哈哈一笑」抑或「破口大罵」?


人,面對外人時,總是可以表現得雍容大肚、心平氣和,但面對自己最親近的家人, 卻往往一點小事就足以皺起眉頭,甚至出言相傷。

如果形容人類是一種 「出門高E.Q,回家低E.Q」的動物,我想一點兒也不誇張,多拿出一點耐心與幽默感給家人吧!

否則您自己也不會快樂,不是嗎?

2007年6月20日 星期三

八成嘆加薪難 上班族不如先理財

(2007/06/07 09:00:00 時報資訊)李亮萱/台北報導

  今年加薪幅度有多少?根據匯豐銀行調查顯示,超過八成的網友認 為調薪幅度低於通貨膨脹,五成認為根本不會加薪。

  換言之,即使有調薪,薪水的漲幅還是跟不上物價上漲,仔細計算 後其實薪水根本就是零或負成長,要靠薪水致富不如自己先理財!  匯豐HSBC Direct於五月份委託網路調查公司,針對1000名20歲以 上的上班族網友,進行存款行為調查。超過八成的網友預期今年的加 薪幅度約在0%到1.5%之間,其中有近五成的網友認為根本不會調薪 。

  調查也發現,雖然有57%的人把錢存放在薪資轉帳戶中,但卻有8 0%的人不知道或不記得自己薪資轉帳戶所提供的利率是多少。如果 以目前平均薪資帳戶年利率0.5%到1.17%來看,一個月薪5萬元的上 班族,如果把薪水放在目前的薪資帳戶不動,每個月所得到的利息, 可能還不到50元,連一杯咖啡都買不起。

  匯豐銀行行銷處資深副總裁林慧玲表示,上班族嫌調薪幅度低,不 如平日多留心活存利率及活存帳戶相關服務,為自己的固定薪水找一 個聚寶盆。例如,匯豐銀行就提供高出市場3倍的新台幣1.5%活存利 率,且約定帳號轉帳、跨行提款免手續費。若一個月跨行轉出3次, 每次手續費17元來計算,一年下來可省700元左右,每次跨行提款也 可省下6元的手續費用,積少成多也是一筆小財富。

  富蘭克林投顧則認為,若是剛進入職場的上班族收入不是太高,最 常遇到資金貧乏、經驗貧乏、自制力缺乏的三貧問題。因此,想要透 過投資理財加值身價,除了要克服物慾外,也要找對理財工具。例如 ,境外基金定期定額投資,就很適合上班族做為投資入門標的。

  富蘭克林投顧建議,上班族可將每月收入採取「333」的分配原則 ,也就是說,將薪資的三分之一作為日常開銷。三分之一進行境外基 金定期定額的投資理財。最後三分之一用於儲蓄,通常預留三至六個 月的生活費或預留支出。

2007年6月4日 星期一

貧窮是一種感覺

你必須停止與別人比較,拒絕讓別人把快樂建築在你的痛苦上。

如果你覺得錢不夠用,請不要難過,因為你不是特例,有成千上萬的人跟你一樣不夠用,但是如果你覺得窮困,問題就比較嚴重了。錢不夠用可以用理財的方法解決,但是貧窮是社會問題,不是理財可以解決的。

快樂的人,比較容易有錢


實際上,大多數人面對的是錢不夠用,而非貧窮問題。貧窮是一種感覺,經過比較而產生的一種心裡假象,《紐約時報》曾刊登一篇文章指出,老百姓的快樂程度與國民所得沒有正比關係,有些中南美洲國家的所得低,但民眾的快樂感很高;我相信美國及台灣有許多覺得自己很窮,而且非常不快樂的人,如果他們以相同的所得居住在中南美,說不定就會非常快樂了。

在台灣真正一貧如洗,無法過日子的人算是少數,他們多數是技能不足,無法找到餬口工作的人,既然連吃飯都成問題,如何奢談理財呢?他們需要別人的幫助,如果社會能提供機會,增進他們的工作能力,才有辦法脫離貧窮。

如果你不屬於這種真正窮的人,其實沒有必要為自己製造貧窮的假象,存心讓自己不快樂。首先你必須停止與別人比較,拒絕讓別人把快樂建築在你的痛苦上,在許多情況下,快樂與痛苦都是經由比較產生的,有錢人有時是因為看到沒錢人的情形,才非常慶幸自己可以過不一樣的生活,如果你沒有錢卻非常快樂,反而會讓有錢人反省自己是否真正的快樂。

許多有錢人並不快樂,因為他們跟別人比較總會有不足的地方,譬如有人會比自己有錢、地位高、更健康,或家庭更幸福等等,所以只要你不停的比較,就不會快樂,因此現在開始就要停止比較,我們不需要因為沒錢給小孩補習、買名牌的球鞋、穿質料較好的衣服,或者出國旅遊,就覺得自己不如人,在非洲有許多人連衣服都沒穿過,除了居住地,根本不知道世上還有比自己富有的人,他們的平均壽命遠比歐美低,但極可能很快樂。

需要的不多,想要的卻很多


但是就算停止比較,如果覺得錢不夠用,還是不會快樂。其實只要不強求與別人的生活水準一樣,錢就會夠用。在台灣一般人餓不死的原因是具有相同功能的東西,價錢卻有天壤之別,一碗麵可以是30塊,也可以是300元,行動電話有的只要幾百塊,有的卻要上萬元,只要願意節省,大部分人的所得是夠用的。

不良的花錢習慣,是造成不夠用的主因。有的人手頭鬆,看到喜歡的東西,只要價錢便宜就買了,在夜市裡左手100元買一對耳環,右手30塊買一串魷魚,錢在不知不覺中就花掉了,研究顯示,無法累積財富的最大原因,就是隨意把錢花掉了,你如果仔細觀察,就會發覺周遭有這樣的親戚朋友,賺得錢不比別人少,但就是不夠用。

花錢習慣可不是說改即可改的,需要自覺和別人的幫忙。自己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,才有可能改變,還要輔之以親戚朋友的鼓勵與控制,譬如你有兄弟姊妹或朋友有這種情形,就千萬不要借錢給他,否則只會放縱壞習慣持續下去,而且儘可能鼓勵做不花錢的消遣,譬如讀一本好書,就是很節省、又有益身心的活動。

記帳是培養自覺的一個好方法,只要持續鉅細靡遺的紀錄花費3個月以上,所有的人都能找到節省的途徑。記帳一陣子之後,你很快就會發覺,持續原來的消費型態會讓將來痛苦不堪,只要願意做一些調整就能累積財富,讓將來的生活更好,而且一旦不再覺得不夠用之後,心情就會快樂起來。

覺得不夠用或窮困不僅會讓自己不快樂,還會產生惡性循環,讓自己更窮。不快樂的人沒有安定心,會急切的想趕快賺錢,而無法認真的把工作做好、穩健的求進步,最後反而愈來愈窮;能夠接受自己的所得水準,量入為出,就會比較快樂,快樂的人較容易與別人相處,工作態度會較樂觀,也較願意腳踏實地的工作,久而久之反而有錢了。

從今以後千萬不要再覺得自己窮,否則只會愈來愈窮﹗

2007年6月2日 星期六

假如錢也在找主人

 

大多數的人單靠工資辛苦地生活,然而每天有一萬四千億美金環繞地球尋找想要它的人。它在找尋知道如何照顧它、培育它並能使它成長的人。如果你知道如何照顧貨幣,貨幣就會湧向你,並且拋給你的人會乞求你收下它。但是,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照顧貨幣,貨幣就會遠離你。
──羅勃特‧清崎 《富爸爸有錢有理》p145

金錢是一種強有力的力量,不幸的是,大多數人們用金錢的力量來對付自己。如果你的財商很低,金錢就會比你更精明,它會從你身上溜走。如果你沒有金錢精明,你就將為之工作一生。要成為金錢的主人,你需要比金錢更精明,然後,金錢才能按你的要求辦事,服從你,這樣你就成了金錢的主人,而不是它的奴隸。這就是財商。
──羅勃特‧清崎 《富爸爸窮爸爸》p230


在我第一次玩羅勃特‧清崎設計發明的現金流遊戲,從窮人的老鼠賽跑圈跳出來到富人的快車道,帶給我相當大的啟發。

雖然,我只是在一個模擬管理財務的遊戲中變成了有錢人,卻讓我對有錢人有了很高的敬意,因為我發現,在累積財富的過程中,如果想要成為有錢人,必須非常嚴謹地管理自己的每一分錢,換句話說,就是要做好財務管理。同時,我突然領悟,那些在財務問題中打轉的人,基本上是沒有能力或知識跟錢建立起好的夥伴關係。

在現金流遊戲中,當我已經在富人的快車道,領著比之前多一百倍的收入,過著只要旅行和投資的悠閒生活。看到其他仍在老鼠賽跑圈裡掙扎的玩家們,充滿了同情與感慨。窮人與富人的數字層次也相去甚遠,從其他玩家身上,我看到過去的自己在斤斤計較著幾十幾百塊錢,惶惶終日的感覺,多麼的難堪。造成這天壤之別的生活的關鍵,其實就是有沒有財務知識與財務素養的差異。

因此,我有了一個新的角度去看人與錢的關係。除了人追著錢跑的角度,是不是也可以想像,錢也在找主人呢?也就是錢會去找那些會照顧它和培育它的人。例如,郭台銘或王永慶或比爾‧蓋茲這些人就是箇中高手。換個角度,不難解釋為什麼有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有錢,因為錢喜歡去找有那些特質的人。

那麼,我們就可以重新審視我們自己到底出了什麼問題,為什麼無法讓錢願意跟著我們呢?或者,到底那些人做了些什麼事,讓錢願意跟著他們呢?

有了這樣另類的思考空間,就可以幫助我們去找新的答案。

什麼是錢賺錢呢


對於大多數需要靠工作賺取收入的人來說,主要的金錢來源還是必須依賴人去賺錢,也就是工資收入。不過,很多人都明白,光靠人去賺錢,一輩子大概沒有什麼機會發財,只有靠錢賺錢才能致富。不過,什麼是錢賺錢呢?或者,問一個奇怪的問題,為什麼錢要幫你去賺錢呢?

就像羅勃特‧清崎一樣把錢給擬人化了,我們可以想像,錢也是有情感有智慧性格良善的個體,當我們辛辛苦苦工作將錢賺了進來,錢會不會感念我們為它去打拚呢?我們可以賦予錢一些性格特質,例如,錢是重感情的,它一定會希望給予相知相惜的主人對等的回報。事實上,錢是有賺錢的能力的。例如我們必須用錢去投資或者購買資產。重點是,主人是否珍惜錢的賺錢能力,或者只是白白地把錢消費掉,讓錢到別人的口袋呢?

如果是後者,也就是說,我們並沒有跟錢建立起良好的夥伴關係,在彼此珍惜的基礎上,共同打拚財富。所以,錢也會一去不回頭。或者是,不了解與錢維繫長期夥伴關係的理念,只是到處借錢,借來的錢並不能跟自己培養長期的革命情感,也就很容易又流失。

想要珍惜錢替我們賺錢的能力,就要認真學習與金錢有關的知識,即使是種花或者是養寵物,也都有很多相關的知識需要學習,何況是跟我們息息相關,又是協助我們達成夢想的夥伴,是不是更應該花一些心思去維繫我們與金錢的關係?那麼,我們就會成為金錢喜愛的主人。

(本文摘錄自高寶書版公司新出版的《馴錢師》/何宗懿著)

2007年6月1日 星期五

指數股票式基金

何謂指數股票式基金?

指數股票式基金(Exchange Traded Funds, ETFs)是目前最新、成長最快的金融產品之一。我是指數股票式基金的支持者,因為他們正是我心目中可以做為退休儲蓄最佳工具的那種指數基金。但是,對於大多數投資人,我並不建議他們購買指數股票式基金。接下來,我會解釋什麼是指數股票式基金,並說明為什麼大多數人應該投資於一般的指數共同基金,而非指數股票式基金。

指數股票式基金是在主要證券交易所掛牌的指數基金,這點和一般股票沒有兩樣。最受歡迎的指數股票式基金是那斯達克100(NASDAQ 100),交易代號為QQQ,別名「cubes」。

該基金是那斯達克100大股票的指數,即在那斯達克掛牌,最大、最著名的一百支股票,包括微軟、思科、英特爾和電子灣等新經濟高科技公司。一般投資人認為這些公司在未來數十年間屬於高度成長企業。另一個廣受歡迎的ETF叫做「蜘蛛」(Spyder),這個奇怪的名稱來自它的交易代號SPY。蜘蛛基金追隨標準普爾500大股票指數。

追隨標準普爾500的ETFs不只一家,其中一個由道富投資人(State Street Investors)發行,另外一個由巴克萊國際投資人(Barclay Global Investors)發行。道瓊工業指數也有ETF,稱為「鑽石」(Diamonds);不同產業類股的ETFs稱為「類股蜘蛛」(Sector Spyders);不同國家的股市也各有其ETFs;甚至有「全股市」指數的ETF,稱為「毒蛇」(Viper)。

和指數基金比起來,ETFs的確有一些優點。投資人可以在交易日的任何時間買進或賣出ETFs,這點對交易員十分方便。ETFs的費率也很低,而且對於納稅投資人而言,許多ETFs都能提供些許稅賦上的好處,因為它們在贖回股票時,不會產生稅賦。

ETFs的問題在於,個人投資者以定期提撥的方式儲蓄退休金,例如個人退休帳戶或其他稅賦優惠退休計畫時,如果投資標的是ETFs,每次提撥都會產生交易費。投資人除了要支付證券商的手續費(占投資金額相當高的百分比,即使是透過折扣證券商),還要支付市場中間商的買賣價差。如果採用不收取銷售費的共同基金,就沒有交易費用的問題。

還有,指數基金所衍生的任何股息可以自動轉入投資;採用ETF,股息轉入投資時還得付交易費用。因此,對於大多數按月或按季小額投資的投資人而言,指數基金會是比較好的選擇。

2007年4月9日 星期一

嶄露頭角的成功法則

累積平凡的努力

「在我所從事的工作之中,真正成功的,只有全部的一%而已,其餘的九九%都是一連串的失敗。然而,現在的我,卻是由這僅有的一%的成功經驗所累積而來的。」當我知道這是本田宗一郎先生所說的話時,內心感到驚訝不已,難以想像這段話竟然是本田汽車創辦者的真實感受。

在世界上,美好的成就並非唾手可得。過去,日本有一個「Pink Lady」雙人合唱團,曾經紅極一時,每天都可以獲利好幾千萬日幣。當時,「Pink Lady」所屬的經紀公司,曾經在她們獲得日本音樂大賞的肯定之後,豪氣地招待傳播媒體的相關人士暢遊美國拉斯維加斯。隨著樂團的人氣衰退,那家經紀公司就跟著倒閉,兩位少女明星也都只留下了自己的公寓住所而已。

所謂「賺取輕鬆的財富」,其實也會有很大的反效果。反效果的結局將是讓人在短時間內失去所有得到的東西。我曾經見過各種不同的成功人士,就長遠來看,我始終認為這個想法是正確的。

為什麼會成功呢?成功的祕訣是什麼?這應該是松下幸之助先生最常被請教的問題。松下先生經常都會談論一些他所相信的道理,其中有些比較容易被記住,也有些經常被忽略。例如,「揭示自己的理想」就是容易被記住,而且比較具有說服力的道理。當松下電器還只是小公司的時期,松下先生就發表了公司的「二百五十年計劃」。這樣的說法,不僅能夠獲得傳播媒體的青睞,也可以讓一般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既然是大家所尊稱的「經營之神」,那麼就應該是胸懷大志的特別人物。這也是大家先入為主的觀念。

儘管松下先生曾經一再地陳述,但仍有不少成功的道理經常被大家忽略,例如:「平日努力的重要」、「不要忽略平凡的、理所當然的,以及微小事情的累積」等。

松下先生不僅揭示了崇高的理想,他也經常提到,「自己的成功是因為重視每一天」。因此,在演講的時候,松下先生也時常會談論到以下的事情:「坦白說,我自己並不是抱著長遠計劃而行動的,只是每天都很用心地投入工作之中,才有今天的成就。回想過去,我並沒有創建一家大公司的遠大計劃。在創業之初,我只是期望一天一日圓的營業額能夠變成一天兩日圓,然後,兩日圓再變成三日圓。我只是每天都很熱誠地努力而已。」

在年輕的時候,胸懷大志是很好的事情。為了達成自己的志向,每天都必須用心投入工作,如此才能夠一點一滴地累積進步,成就偉大的事業。如此平凡地解釋成功的理由,應該就是最好的說明了。

每一天的用心、每一步的累積,都是再平凡不過的,也是大家最不容易記住的。如果能夠持續數十年平凡的努力,並且累積細微的成功經驗,平凡也將會變得不平凡。初入社會的年輕人,最好能夠將這樣的觀念謹記在心。

2007年3月9日 星期五

[轉貼]動心而不動情

這一段的作者是男生........
有種女生讓我很喜歡,卻不忍動情,跟那種女生在一起時,會有種溫暖的感覺,
那感覺並不出自激情的感動,而是來自於彼此心靈的了解,
真的,跟那種女生在一起時,你不會當你自己是個男生,你們只是聖潔的分享,
彼此心中的感動和心靈的交會沒錯,當你發現她的心和你是如此貼近時,
常會想給她個結實的擁抱,但當接觸的一瞬間,相視一笑,有些東西是比愛情更珍貴
這種女生當女朋友是種浪費,我害怕她做的我女朋友後,我必須每天守著電話等著她的聲音出現,
我害怕我必須說些黏膩的話哄她,更加害怕現實的束縛,會限制住純潔的心。
這種女生,我真的好喜歡,但我不動情,愛她,但遙遙的守護著她,喜歡她,卻不佔有她。

這種感覺真棒,既不用為情所困,為她的行為控制自己喜怒哀樂,又能享有心靈的交融。

有很多人都為交不到女朋友所苦,但有女朋友真的很好嗎?
與其狂烈的追求,相戀如蜜,還不如交個好朋友,淡淡的,卻很甘美。



以下這段的作者是女生..........
有一些男生,很令我動心,但不動情。怎麼說呢?因為他們給我的感覺像朋友,真正的朋友。
我可以和他們很坦誠的談論彼此的愛情觀、婚姻觀,以及種種的人生問題。
在他們面前,我會忘記自己是女生,就不會撒嬌、嫉妒、耍心眼,我和他們各站在天平的兩端。
我們可以一同看電影、郊遊回來,在車站揮揮手,各自等自己的車,走自己的路。
這種感覺好極了!我覺得自己很有尊嚴,人的尊嚴。
信不信?跟這些男生相處在一起,甚至比跟同類的女生相處來的愉快。
女生的聚會,是黏稠稠的,像一鍋濃粥,溫暖在胸,但是吃多了會撐,一眨眼又餓,
簡直沒什麼營養可以吸收,而且很多女生都為情所困,談來談去總是心有千千結,別人管也管不完。
跟這些男生相處,就像一同「溫一壺月光的酒!」是給彼此的心靈加養料,讓彼此潛在的才能發酵,揮發靈魂的芳香。
真的,這些男生所散發出來的生命活力,深深感動著我。
不可否認的,當我好不容易從「瓊瑤」跳到「蘇偉貞」,他們早已背著「唐宗毅」和「牟宗山」回頭來等我。
我很驚訝,他們不必從文字、故事的迷林披荊斬棘,就能一眼洞穿人生的奧祕,甚至開始為旁邊的同行者掌燈。
能結交有智慧、理想與熱情的朋友,是人一生莫大的幸福吧!
我是這樣著迷於他們高貴的氣質,也感謝他們把我當「朋友」看待,不因為我是女生就隨便說些甜言蜜語來哄我,或者根本不睬我。
如果,追求人生的伴侶也必須如此相知相惜,那我實在捨不得」把這些男生當成男朋友
我害怕一旦變成男女朋友,我就會計較他不送我回家、他不說些好聽的動心話,
他寧可送我「尼采與上帝」也不送一朵小花......我還擔心,從此他只要我乖乖的陪在一旁,
微笑地看他在眾人間侃侃而談;我發問的機會都沒有,遑論有所質疑。
似乎兩人之間只要滲入感情元素,氣氛就不一樣了。
比如去看一場好電影,有幾對情侶在互相依偎陶醉之餘,還能正襟危坐的討論那場電影的成就?
在無聲勝有聲的時刻,那實在太無趣了。
何況,男女朋友總會嘔氣,甚至最後各奔前程,這就更無趣了,愛情消逝,友情也跟著淡漠。
說什麼「我們仍然是好朋友」,都是鬼話!就算這不是一廂情願找台階下,
而是雙方共同的心願,這心願也太殘忍一點,何苦把自己逼到那麼窘迫的境地!
分手而後重逢,能說些什麼呢?「縱使相逢應不識」,尤其是當對方的身邊又多個人
對這些男生,我的確是心動而不敢、不忍動情。
唯恐不小心逾越分際,徒惹一身煩惱。
當然,偶而會有那麼幾剎那,會情不自禁、悄悄地流露愛慕之意,
他感覺到了,我也感覺到了,但是雖然只是輕微的感覺,當我們抬頭再看看澄澈的天空,以及對望彼此無私的眼眸,
我們知道︰有些東西會比愛情恆久,更值得我們追求。
這種默契,是屬於男女私情之外的,我如此相信。
男朋友或是丈夫,都是另一個封閉而完整的圓,對我這個圓來說,可能是相交、相切或重疊,
甚至根本在另一個空間,八竿子也打不興的。
無論如何,我在他面前,還是要保持一個圓的形狀,把自己紮成一個花球,隨著愛情的頻率跳動。
可是在這些男生、這些朋友面前,我卻可以鬆開五花大綁,成為一條無限延長的直線
因為不用費心去畫一個圓,或是費心去和另一條直線相交叉,我們只是各自奔跑,
志同道合就彼此吸引成為兩條,甚至一組平行直線,也許不屬於同一個平面,
但是彼此知道、看得見、互相扶持、互相敬重。
我期求這樣的友情,這樣的男生令我動心而不動情。
愛有許多不同的名字,其中之一叫『體諒』。
嗯....好像有這樣的朋友耶!!
看完你想到誰呢??

2007年3月6日 星期二

溝通的四種形式

陳生民/全球華人企業顧問中心執行長

在60年代的一首台灣校園民歌的歌詞是這麼寫的:「天上的星星為什麼像地上的人們一樣的疏遠?地上的人們為何又像天上的星星一樣的擁擠?」詩人用天上的星辰來比喻人際的疏離,明明是近在咫尺,卻陌生如同在天涯,這在許多組織中過度依賴網路也有類似的情形,明明座位在旁邊,卻只用實時通訊(例如:MSN、QQ等)溝通,連站起來講句話都不肯。

現在我們談的溝通和過去有很大的不同。傳統的溝通有四大形式:聽、說、讀、寫。我們的教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讀與寫上,大量的閱讀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文字的傳承力量,而我們能夠將我們心中的想法寫出來,也可以增進別人對我們的了解。讀與寫很重要。過去的知識份子,學而優則仕,就是做官的基本條件要先學會寫好的文章,要寫一篇好文章的基本功就是「讀萬卷書」;而現在當主管的人要會寫報告,但似乎要求的比過去低,報告不能寫的太多、太長,一頁就可以,所謂的「一頁報告」(one page report)。其實,報告短也不好寫,不過顯然只要表達的邏輯清楚就可以,而不是要會宣染、修辭。

至於聽與說,在中國人的教育中,我所了解到的是從小就被告誡要多聽少說,多半的時候是老師說、學生聽,到了工作職場時,則是主管說、部屬聽。可是由於從小的教育讓我們的聽是順服的聽,同時不能表示不同的看法,以致這種「說」就成了一種「獨白」--有話語權的人光說自己想說的,而沒有注意到是不是受眾想聽的。有人稱這種現象為「單向溝通」,其實,溝通應該是雙向的,「獨白」根本不能算是溝通。

到了網路時代,雖改用實時通訊的溝通,說和寫都是同一種形式,聽和讀也是同一種形式,溝通簡約成兩種形式,而且在內涵上更加簡約,例如:我們形容的「火星文」,大量的符號、圖標取代了文字,這種溝通的品質有每下愈況的現象。難怪有人會說,不知道該如何和網路世代的工作者溝通。

其實,在網路時代溝通最大的問題還不在內涵的簡約,而是心態上的簡約,溝通越來越虛擬化,符號就代表了表情與心情,但在符號背後,我們卻看不到真情,人際間就越來越冷漠,「溝」越來越深,也越來越寬,但沒有水(內涵),等於沒有「通」。

因此,我認為溝通的工具需要重新定義,現代的溝通也應該有四種形式,分別是:傾聽、表達、提問與回應(分享)。傾聽是用心聽;表達是打動人心的說;提問是要有創意的問,也要有意義的問;回應與分享是要在人際間產生連結。

為什麼要傾聽?大多數主管都誤認當主管的人第一個要學習的技巧是說,其實是錯的,聽比說更優先。聽不是只用耳朵聽,還要用心聽,聽出他人的絃外之音。有一篇文章對我的啟發性特別多,文章的標題是「初念淺,轉念深」,文章的大意是:很多人的第一個念頭是對事件的情緒反應,通常較膚淺,也容易造成誤會;但一轉念,腦海裡會為對方找尋可能的理由。如此,心情一寬,憤怒也就消失無蹤了,很多不必要的紛爭 就不會發生。

用心聽的真諦就是讓我們不要因為粗淺的情緒反應做了錯誤的判斷。當主管的人經常不等部屬說完,就打斷部屬的話:「我知道你要說什麼了!」真的嗎?大多數都是斷章取義,但部屬礙於你的面子,只好承認你「英明」,其實背後不知要罵你多少回。如果遇到一個較真的部屬,他一定要跟你爭到底,你反而會很尷尬。所以,聽完了再做判斷。

為什麼表達要打動人心呢?有的人喜歡說,但到底別人聽進去沒有,是不知道的,這樣的表達就是失敗的;又有的人常說:我愛你、我敬愛你、我熱愛你,可以沒有人相信,這樣的表達也是失敗的;另外有一些人惜話如金,久久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,雖然勤於任事,但是這樣的表達力也是不及格的。

打動人心的表達要懂得用故事、用比喻。主管常要處理衝突的問題,所羅門王在判決兩個婦人爭奪一個孩子的故事是很有啟發性的,他將孩子判給一人一半,這時真的母親退讓了,假的母親表示無所謂,所羅門王找出了真正的母親。所以,面對衝突的時候,判斷誰是誰非不是目的,而是要解決問題。但我們常常犯的錯誤是替別人評斷是非,結果反而捲入是非。如果表達的時候,能夠多準備一些類似所羅門王的故事,你的表達就很精采。不過,切記不要文不對題。

為什麼提問要有創意?很多提問是誘導式的提問,就像律師在法庭上的發問:請你回答是或不是?誘導式的提問,將答案引導你預期的方向,很多主管認為這是一種高明的提問,其實恰恰相反,誘導式的提問常常讓回答者覺得自己是個犯人。也許發問的人認為得到自己要的答案,但回答者卻覺得有被設計或是失敗的感覺。

為什麼提問要有意義?難道我們問的問題都沒意義嗎?是的,很多時候我們問的問題是沒有意義的。所謂:「善問者如撞鐘,大叩則大鳴,小叩則小鳴。」你吃飽了嗎?我吃飽了。你昨天去做什麼?我昨天上街購物了。封閉式的問題得到的答案是Yes或No,開放式的問題得到的就是一種狀態的描述,主管問問題的目的在於打開回答者的思路,獲得更多的反饋信息,而不是讓回答者在有限的信息中做選擇。

為什麼回應與分享是要在人際間產生連結?正如我在文章開頭寫道:現在的人際關係很疏離,不要說沒有對話,許多人連回覆電子郵件都不願意,因此,雖然有很多的溝通工具,但人與人之間還是像一座座信息的孤島。回應與分享應該是一種情感的交流,不論我們用什麼工具,都要讓對方知道我們的感受,以情動情。

有一個故事是這麼說的:有個人看了一篇文章,題目是「敦親睦鄰」,講述作者搬到一個新的公寓,藉著向鄰居借鹽來建立人際關係,他照做了,沒想到和鄰居的關係反而惡劣了。他不明白為什麼?後來,別人提醒他,你跟別人借鹽,隔天有沒有帶著一包更精緻的鹽還人家呢?他說:沒有,我想鹽這種東西不值錢,人家怎麼會計較?

這個故事說明了:「鹽」尚往來,何況人乎!友誼是建立在人際的往來上,有來有往,才能建立關係。如果把「鹽」的概念換做是「言」,道理也是相通的。我們有時從別人身上學到一句話或是一個啟示,不要只說:你說的很好,我學到很多。這樣下次你再跟他交流,他就不願意再說什麼。最好的做法是:你也要談談你的感受、你的想法。有來有往,才能激盪出更好的想法出來。這就是人際關係建立的基本法則。

主管懂得應用傾聽、表達、提問、以及回應四個溝通工具,才能有效的建立與部屬的人際關係。

2007年1月19日 星期五

化壓力為動力

這是你的處境嗎?
我以前有能力應付這些事情。過去偶爾才在假日碰到緊急訂單,現在可大不相同。最近我們似乎持續處在危機狀態中:要處理的公事堆積如山,又不斷被別的事打斷,連一半的工作都可能做不完。剛解決一件緊急的工作,另一件跟著又來了。老實說,我很懷疑這種起早摸黑的日子,我還能撐多久。感謝那些上班族專用的強效咖啡──沒有它,我真不知道如何能不打瞌睡。
我知道我必須設法說不,還要抽出時間思考、安排工作的優先順序。可是,面對身邊的一片混亂,我到底該從哪裡開始?


現代職場生活的腳步快速、絲毫沒有遲疑的空間。新的事情與任務總是教人應接不暇、長途旅行更便捷、訊息發送和反應行動的要求更迅速。蜂湧不斷的事情迫使我們不得不接受、面對,並適應變化。每次成功應變之後,接著我們便會將目標提高,成就感也隨之躍升──在錯誤中學習,使我們能夠應付未來的挑戰。

上述現象與工作量增加所要付出的代價,那就是焦慮。其他任何迫使我們改變或對新狀況做出反應的,也是造成焦慮的原因。本章將探討焦慮的症狀和成因,同時區別破壞性焦慮和建設性焦慮:前者會降低效率,進而導致疾病;後者則可能是形成優秀工作表現的關鍵因素,也是讓你在萬雖中勇往直前的力量。

焦慮和壓力

焦慮來自工作要求,以及達到要求所需的內在資源(知識‧態度、技能、個性竿)和外在資源(指導、團隊支援竿)間的不平衡。

焦慮可以被界定為,對於過度壓力的反應。每個人能承受焦慮導致的壓力大不相同──對甲來說無法忍受的情況,對乙可能沒什麼了不起。關鍵是,焦慮可以累積,小毛病可能導致嚴重後果。

造成焦慮的原因

有些工作在本質上就比較容易造成焦慮,原因通常是多種因素的組合。例如,客機飛行員必須擔保乘客的安全,長時間工作,再加上短時間內必須極度專注,都造成他們產生焦慮的原因。

話說回來,幾乎每種工作都可能會發生焦慮的狀況。以下是造成工作焦慮,最常見的一些原因:

‧工作量不勝負荷,再加上沒有足夠的資源完成。
‧前途(特指工作升遷和穩定性)不明。
‧變化太快。
‧需要持續地應付危機;肇因於缺乏仔細的計畫,和不斷變更工作優先順序。
‧溝通不良;參與不足,或是不清楚員工的表現情況。
‧對良好的工作表現不聞不問,既無口頭讚賞,也無金錢獎勵。
‧公司內部不合,無法依靠同仁間的支援。
‧員工過度競爭,對時效的要求極高。
‧強勢的管理作風,主導的力量是懲罰,而非讚賞。

有些工作比較容易產生焦慮,人也是一樣,那些容易緊張、沮喪、沈迷,或是興奮的人,往往也比較容易產生焦慮。有些人就是喜歡把事情掛在心上,杞人憂天。此外,還有一些人的思考、感受和行事態度,讓他們比其他人更容易產生焦慮。另外一個因素是,認為結果多為外力操控的人,要比相信成事在己的人容易遭受焦慮的困擾。

不過,就算你擁有異乎常人的樂觀,有些私人的問題還是教你難以應付。這些問題包括:
‧財務壓力。
‧婚姻,或是其他人際問題。
‧在工作和家庭間求取平衡而產生的問題。
‧結婚、搬家,或是換工作等煩瑣的事。

處理焦慮

改變自己的基本性格,或者逃避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和緊張,都不是件容易的事。加上求職不易,有份教人焦慮的差事,還是勝過失業。不過,這並不表示我們對焦慮束手無策。以下的步驟應有所助益:

1.設定目標和優先順序。你不可能有時間做完所有想做的事,所以你應該將重心集中在主要的工作上,也就是那些非要你親自傲不可的事情。其它的事,盡量交代給別人處理,然後逼自己對那些做不完的事,睜隻眼閉隻眼──至少目前如此。

2.一次專心處理一件事情。

3.不論對自己或別人,都別指望完美;要求完美只會讓自己挫折不斷、怨天尤人。

4.即使工作的期限將至,讓自己有休息喘氣的時間。

5.檢視自己消除焦慮的技巧(如明確、溝通和徵詢意見),表現如何。

6.每天空出一段時間什麼也不做,即使只有五分鐘也好。

7.經由運動、放鬆、大笑和任何讓你開心的事二旱受健康的生活。

管理你的時間

學習管理自己的時間,讓它發揮最大功效,也是有效減輕焦慮的方法。埋怨別人浪費自己的時間,是很容易的事──害你耽誤約會、延誤下班時間,或是無法完成當天預定完成的工作。其實,你應該將精力集中在那些你能改進的問題上,諸如:

‧混淆不清的權責。
‧缺乏目標和優先順序。
‧缺乏效率的權責分配。
‧缺乏效率的會議。
‧起步就錯。
‧沒有必要的電話干擾、突如其來的訪客和閒聊。
‧企圖一口氣做太多事。
‧做事沒頭緒,堆滿文件的辦公桌。
‧猶豫不決。
‧溝通不清不楚。
‧不願意說不。
‧工作虎頭蛇尾。

你可以為自己開脫,認為別人不會一團亂,是因為他們的工作沒有你多,或是有更多的支援。可是事實上,每份工作都有教人緊張和焦慮之處,而且每個人都要設法控制緊張和焦慮,並且尋求解決之道。通常真正的原因是,你自己未將寶貴的時間善加利用,因而造成重大的損失。這表示情形並非無可救藥!從現在起,積極地改善你對時間的管理。

減輕團隊的焦慮

做為一個主管,你必須同樣減輕團隊整體的焦慮。對此,你可以採用下列方法:
‧鼓勵參與。
‧徵詢部屬的意見。
‧建設性的消弭衝突。
‧尊重部屬的隱私,並且為他們爭取福利。
‧針對焦慮的主要成因,準備一套有效、而且廣為公布的長期策略。

結論

焦慮似乎逐漸成為每個工作合約的一部分。即使你很幸運,個性比較看得開,可是超過負荷的工作量和變化的腳步,還是可能將你推到焦慮的邊緣。

好消息是,你不必到修道院就能減輕焦慮。假如依照本章列舉的具體步驟,就算不能風平浪靜,你至少可以浮出水面喘口氣。